陈廷敬:凭寄吾宗诸子姓 清贫耐得始求官陈廷敬(1638—1712),字子端,号说岩,晚号午亭,清代泽州(今山西省阳城县)人。顺治十五年中进士,后历任日讲起居注官、经筵讲官、工部尚书、户部尚书、刑部尚书、吏部尚书、文渊阁大学士、《康熙字典》总编纂等职。陈氏家族的家训立自明弘治年间陈氏三世祖陈秀,他曾写了不少教子诗词,教育子孙养成良好...
王渔洋:好向窗前惜日月管教足下起风云王渔洋(1634-1711)原名士禛,后改名士祯,字子真,号阮亭,自号渔洋山人,世称王渔洋,山东新城(今山东省桓台县)人。清顺治十五年进士,官至刑部尚书。一生著述极丰,为文独创诗论“神韵说”,主持清初诗坛五十载,被尊为“一代正宗”。新城王氏被誉为“齐鲁第一进士家族”,累代簪缨不绝。王渔洋汲取《念祖约言》...
朱柏庐: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朱用纯(1627—1698),字致一,号柏庐,明末清初江苏昆山县人。著名理学家、教育家。明诸生,入清隐居教读,居乡教授学生,潜心治学。著有《治家格言》《愧讷集》《大学中庸讲义》等。《治家格言》是朱柏庐编写的一本家训,劝人勤俭持家、安分守己。通篇500余字,采用了对仗和合辙押韵的形式,读来朗朗上口。自问世以...
于谦:粉身碎骨全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于谦(1398-1457),字廷益,号节庵,官至少保,世称于少保,浙江杭州府钱塘县(今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)人。明朝大臣、民族英雄、军事家、政治家。天顺元年,英宗复辟,大将石亨等诬陷于谦谋立襄王之子,致使其含冤遇害。明宪宗时,于谦被复官赐祭,弘治二年,追谥“肃愍”。明神宗时,改谥“忠肃”。有《于忠肃集》传世。...
吕祖谦:当官之法唯有三事 曰清曰慎曰勤吕祖谦(1137—1181)字伯恭,婺州(今浙江金华)人,南宋著名理学家,创立的“婺学”在理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,与朱熹、张栻并称“东南三贤”。著有《东莱集》《历代制度详说》《东莱博议》等。吕祖谦编著有《家范》,共6卷,从敬宗收族、明理躬行、清慎勤实等方面阐述了其家训思想。《宋史》赞曰:“居家...
朱熹:诗书不可不读 礼义不可不知朱熹(1130—1200),字元晦,号晦庵,别称紫阳先生,中国古代著名哲学家、教育家、文学家,理学集大成者,被尊称为朱子,因谥文,世称朱文公。主要著作有《四书章句集注》《近思录》《诗集传》等。《朱子家训》是朱熹晚年留给后世子孙的一篇著名家训,全文短短317字,文句工整对仗,言辞清晰流畅,精辟阐明了个人在家庭和...
张载:为往圣继绝学 为万世开太平张载(1020—1077),字子厚,宋凤翔府郿县(今陕西省眉县)横渠镇人,北宋哲学家、思想家、教育家,理学支脉“关学”的创始人,世称“横渠先生”,尊称张子。有《正蒙》《横渠易说》等著述留世。张载十分注重对家族子弟和门人学生的培养、教育,既留下了思想境界很高的《东铭》《西铭》等学规,也留下了规范具体言行...
包拯:清心为治本 直道是身谋包拯(999-1062),字希仁,谥号孝肃,庐州合肥(今安徽省合肥市肥东县)人,北宋名臣,著名清官。天圣五年(1027)登进士第,历任知县、知州、知府、监察御史、三司使等,官至枢密副使。他为官清正,不附权贵,铁面无私,有“包青天”之誉。人们尊称他为“包公”。包拯生前立下严厉家规,要求子孙世世代代传承清白家风,“有犯赃滥者,不...
钱鏐:利在一身勿谋也 利在天下者必谋之钱鏐(852—932),杭州临安人,五代十国时期吴越国创建者。他所在的家族临安钱氏世代门风谨严,人才兴盛。自唐末以来,载入史册的名家逾千人。近代以后更是文坛硕儒、科技巨擎云集,海内外院士子弟数以百计,被公认为“千年名门望族、两浙第一世家”。钱氏家族自钱鏐始就留下“武肃王八训”“武肃王遗...
《论语·为政》首句指出:“为政以德,譬如北辰,居其所而众星共之。”在中国传统社会,一个人一生最大的成功不是建功立业、著书立说、富贵荣华,而是拥有高尚的品德。这一点从宋明理学家寻“孔颜乐处”,都极为推崇颜渊可以看出,他们认为孔子弟子三千,独颜子好学;学者当学颜子,入圣人为近;颜子没,而圣学之正派遂不尽传矣;等等。以世俗眼光来看...